消費日報網訊(記者 佟強 □于曉霞 董麗)“國家的政策好,老百姓種糧的勁頭也足……”隨著冰雪漸漸消融,黑龍江虎林灌區搶前抓早落細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服務舉措。
伴隨著啟閉機運轉的轟鳴,虎林灌區又開始了春灌前試水運行的“農忙”?!敖行牡谋€有半米多厚,而我們從5號就開始試機供水,28公里的主干渠順暢通水了,這比以往提前了10天……”虎林市水務局負責人黃建國頗有感觸地介紹說。
水務局負責人查看遠程信息化系統運行情況 攝影 董麗
提早泡田有利于提高整地和插秧質量,隨著各級渠系覆蓋面積逐年擴大,“如何優質供水”是虎林灌區始終堅持自主研討的課題?!盎⒘值赜蚝?,我們根據春季晝夜氣溫變化大的特點,充分利用泵站電機除潮性能,6臺機組通過加熱傳導逐漸融化周邊冰面,采用供水循環流通技術方式,僅用了兩天渠首泵站底部和北面的江水就全部化開了”。
放眼望去,橫亙在江叉中心的渠首泵站建筑物北側已然春水蕩漾,而南側依舊是冰水相融……10天的供水時間差,有了新技術加持,新模式供水也有了新戰場,八五四和太平農場的7萬多畝水稻地也可以用江水灌溉了。江水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,不僅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,增加水稻生長所需要的有效積溫,而且還能有效提高水稻產量和稻米品質,這可是水稻種植戶們播種在春天的“好盼頭”!
在這“滾滾源頭活水來”的背后,是早春的每一天,虎林灌區技術員的辛勤努力。沒有平常規律的起床吃飯,在空曠的田野沿渠踏勘、清淤排障……每天加班到深夜對他們來說已是常態?!拔覀兠刻煅睬?,每一個閘門、每一條渠道都已經在腦子里匯成圖了,修閘門、修電機這些技術活,都是在實踐中掌握技術要領,基本不用雇人……”
虎林灌區干部職工在進行閘前清淤除草打撈工作
“糧食種植政策導向好,今年部分農戶稻田改成了旱田,為此我們充分做好了安全供水預案準備,演練也是必修課……”虎林灌區將供水融入服務糧食安全生產格局。網格員們在春灌“預備”的同時,做好水改旱耕地面積普查,分類建立工作臺賬。在虎頭鎮一帶有2成的水稻地改成了旱田,網格員說:“在網格圖上紅色的標志,就是水改旱靠近渠道的耕地,這是我們供水要監測的重點”。網格員們考慮最不利因素,堅持“分工不分家”,精細制定渠道滲漏出現漫灌等各類安全隱患應急預案;水稻漫撒和插秧錯峰供水;在虎林市虎頭鎮新興村和八五四七分場設立了兩處二級提水分站,解決地勢偏高水流不暢問題,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優化供水方案,全力以赴保障工程運行安全。
為把灌溉設施管理維護好,更好地發揮工程效益,虎林灌區積極探索智慧水利長效管護機制,加快智慧水利建設,在渠系輸送環節提檔升級上下功夫,60處重點閘門遠程控制、水位工況實時監測,對灌區設施的管護成效做到了動態監管。
虎林市地處東北平原黑土地帶,虎林灌區精心呵護綠水資源,為服務農民群眾助力鄉村振興、保障綠色稻米糧食安全時刻準備著,全力以赴確保接下來的春灌擴面增產工作穩步推進。